圖為張歡用專用工具取軸承環
張歡,一工廠機修工。三十出頭的年齡,高高的個子,微卷的頭發,戴著眼鏡,斯斯文文的樣子。在工作中,張歡屬于那種少說話、多干活的人。他剛來公司的時候,是設備部的車工。因為他愛好機械修理,加上有一定的設備理論基礎,被設備部安排到一工廠干設備維修工作。七、八年下來,張歡的苦干加巧干,贏得了一工廠上上下下諸多同事的贊揚和信任。許多人說他工作積極主動、技術好、肯動腦筋、不干死活。對此,一工廠的張秀寶師傅更是贊不絕口,夸他能根據日常維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,用小發明、小革新去解決設備中的大問題。特別是他自制了許多維修設備的專用工具,讓許多“老設備”都刮目相看!
一工廠分切機放卷軸是氣漲軸,價格比較昂貴。如果一端的固定鎖緊套自然磨損到一定程度,氣漲軸就無法再用了,但是軸的主體沒變形,還是好的。因為鎖緊套的磨損而報廢一根軸,張歡感覺非常可惜。他開動腦筋、巧妙設計,將固定鎖緊套改為組合式結構。把帶錐度的前半部改為活動的,用螺紋旋緊方式,旋緊裝在后半部上,再在后半部上安裝充氣嘴。這樣,既不影響端頭的磁粉制動器的風冷,也不影響氣漲軸的充氣,自然磨損了的前半部還可以更換。改進后,只要整個放卷軸不變形,放卷軸就可以一直用下去,極大地節約了氣漲軸的更新費用。
一工廠的印刷涂布機是公司最早引進的主要設備,為公司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。常年滿負荷生產,使印刷機需要維護的地方越來越多。印刷機冷卻輥的旋轉接頭,就是個容易損壞的部件。由于旋轉接頭前端需要進冷卻水,它的一端就被設計成盲孔,所以旋轉接頭內部的軸承更換是個麻煩的事情:軸承外環卡在旋轉接頭內很難取出!以前的老辦法是敲打旋轉接頭或者在軸承環上電焊上鋼筋,再依靠拉鋼筋取出軸承環。這樣的辦法麻煩、費時,而且極容易損壞銅質的旋轉接頭。張歡通過觀察軸承環的形狀特點,想到了漲緊取環法。他用鋼珠、環體、螺桿、鐵塊,自制了軸承環取出專用工具。他先把環體裝在軸承環內,旋轉螺桿、拉緊坡度圓塊,漲起的鋼珠頂住軸承環后,再往下敲打鐵塊,就能輕易地取出了軸承環。這個工具用奇思妙想來形容,絕不為過!因為有了這套專用工具,使旋轉接頭里軸承環的取出,變的極其便捷,縮短了維修時間。特別是旋轉接頭也完好如初,不再有敲打的痕跡了。
隨著一工廠屋面風機的老化和國產化,屋面風機的維修也變得多起來。當屋面風機失去動平衡后,風機就會發生強烈的震動。嚴重的時候,整個屋面都感覺得到。出現這樣的情況后,就需要更換風機葉輪或者軸承了。由于葉輪的結構和軸承座間距很小,不好使用拉馬等工具。這樣就造成維護、安裝風機的工作極其麻煩,往往需要兩個維修工忙活半天。張歡利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,自制了屋面風機軸承拆卸專用工具。這個工具的使用,大大減少了屋面風機的維修時間和勞動強度,使一個人進行風機軸承的更換成為現實,為印刷機迅速恢復生產爭取了寶貴的時間。
工廠里的同事說,張歡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,他制作的小工具也有十多種了。面對這些,張歡靦腆地笑道:“我對設備維修很有興趣,制作這些小工具,不圖什么表揚,就是方便自己干活,盡量縮短設備維修時間。因為大家對設備維修時間非常在意。”我也干過設備維修,知道長時間修不好設備的壓力。但是張歡樸實的話語,還是讓我頗多感慨!俗話說,三百六十行、行行出狀元!干一行、愛一行、專一行,是張歡這個普通勞動者對自己的要求。在設備維修這個平凡的崗位上,需要有這樣小發明解決大問題的有心人,需要有更多這樣樸實的人和樸實的工作態度。